【聯合報╱董福興(3C趨勢觀察者)】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mag.udn.com/magimages/42/PROJ_ARTICLE/0_0/f_441715_1.jpg) |
儘管iWatch還是捕風捉影的謠言,但網路上栩栩如真的假想圖彷彿已經面市。 圖/作者提供 |
|
新年期間,海外媒體爭相傳論蘋果將開發手表型行動裝置,不妨將之暫稱為iWatch。這項傳言先聲奪人,頓時讓現在於巴塞隆納舉行的世界行動論壇公表的各家旗艦手機失去了光芒。
蘋果又在打些什麼主意?從技術上來看,這款iWatch不會是取代iPhone的新產品,而較像是iPhone與iPad的配件。從使用情境來看,我們可以這麼想像:當你走在路上,口袋或包包裡的iPhone傳來訊息通知,你不需要刻意拿出手機,透過無線連結的iWatch上就會顯示出訊息內容;你可以透過iWatch上的麥克風,利用語音助理Siri回覆,或者對它下任何指令,經由iWatch的表面顯示出結果。同時,迄今尚未搭配NFC接近傳輸功能的iPhone,也可能藉由這項裝置來作為資訊交換、行動支付等功能的延伸。
這也許顯得多此一舉,又像是蘋果粉絲才會購買的高價配件。但是智慧型手機在這幾年於硬體規格上突飛猛進、軟體與應用又趨於成熟時,一款又一款的新旗艦已經提不起消費者的興致。不管iWatch是否為真,行動時代就是讓人與資訊間的接觸,從不動的桌上型電腦轉移到可動的筆記型電腦、進而到四處可用的平板裝置以及智慧型手機。iWatch的概念更切入零碎的行動情境,讓資訊就在手腕上能夠立即可得,並且能直覺地透過口語回應。如果說蘋果藉由iPad與iPhone將資訊世界帶入了後PC時代,iWatch則更進一步走向超行動時代。
不管你是否喜歡蘋果,但這家公司的確從人們的生活情境中尋找到與資訊的接點,並且推出令人能與資訊無時接軌的產品。這樣的創新精神,才是於這高速成長、急速飽和的時代中,如何長期演進、不至於被淘汰的生存之道。